陆远的手电筒光束扫过溶洞顶部,金属撞击声在空旷的洞厅里回荡。
三个月前坠毁的美军P-80战斗机残骸斜插在洞壁,引擎叶片扭曲成诡异的弧度,涡轮壳体上的“J33-GE-21”字样己被高温灼蚀。
“周明礼,把叶片上的镍基合金刮下来,”他用扳手敲了敲仍发烫的发动机,“美军的喷气发动机用这种合金抗高温,咱们的火箭弹喷管正需要。”
周明礼举着从老乡家借来的磨菜刀,在叶片上刮下指甲盖大小的金属片:“就这么点,够做半个喷管的?”
陆远突然看见赵铁柱抱着个铁盒进来,盒里装着从不同坠机现场搜集的发动机碎片,在手电筒下泛着银灰色光泽。
“积少成多,”他摸出从国内带来的《火箭发动机原理》,书页间夹着日军“樱花”特攻机的发动机图纸,“用缴获的TNT炸药做推进剂,喷管内壁衬上这种合金,能扛住2000度高温。”
溶洞深处传来发电机的突突声,那是用日军遗留的抽水机改装的。
陆远蹲在炭火炉旁,用算盘计算推进剂配方:“硝酸钾60%,木炭25%,再加15%的铝粉——赵铁柱,把美军钢盔砸成粉,越细越好。”
二十个铁匠围着火炉,将搜集来的发动机碎片熔成合金水。
陆远的护目镜上沾满金属熔渣,他用从苏军那里换来的焊枪,将镍基合金片焊接成火箭喷管的雏形。
“陆工,喷管弧度不对!”
学徒小李举着烧黑的陶土模具,“美军图纸上的收敛段角度是15度,咱们的模子歪了!”
陆远摘下护目镜,用缴获的美军量角器重新测量:“收敛段12度,扩张段25度——长白山的风洞测过,这个角度推力最大。”
他突然咳嗽起来,车间里弥漫的铝粉烟雾让肺部刺痛,“把老乡的烟囱接进来,抽走毒气——咱们不能让铁匠们变成瞎子。”
赵铁柱扛着半截火车轴进来,轴身上的“满铁”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