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另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退位,最终在1912年3月,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
袁世凯上台后,迅速暴露出其独裁的本质。
他表面上拥护共和,实际上却在不断加强自己的权力,试图建立个人独裁统治。
他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将总统权力无限扩大,使得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1915年12月,袁世凯更是公然称帝,宣布恢复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这一倒行逆施的行为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护国运动迅速爆发,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出兵讨伐袁世凯。
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和军事压力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后便在绝望中死去。
2.1.2军阀混战与政治动荡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失去了核心领袖,开始陷入分裂和混战的局面。
北洋军阀主要分为首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军阀势力。
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大势力范围,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首系军阀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人为代表,他们得到了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势力范围主要在首隶、江苏、湖北、江西等省。
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头子,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控制着北京政府和安徽、山东、浙江、福建等省。
奉系军阀则以张作霖为首,盘踞在东北三省,同样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
军阀之间的混战频繁爆发,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首皖战争、第一次首奉战争、第二次首奉战争等。
首皖战争发生于1920年7月,首系和奉系联合起来反对皖系段祺瑞,双方在河北、北京等地展开激战,最终皖系战败,段祺瑞下台。
第一次首奉战争爆发于1922年4月,首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