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下乡那天,天还没亮我们就来到了一个篮球场,场内场外停放着十几辆解放牌汽车。
因为我和几个哥们报名是比较早的,所以被分配在一号车,我们一行人到的时侯,已经是锣鼓喧天了。
高音喇叭轮番播放着大大有关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高指示和一些革命歌曲。
球场一周树立着一面面红旗和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横幅。
每一辆汽车的车板上都贴着标语,有点像是欢送新兵入伍的场景,崇高而伟大。
锣鼓声,喇叭声,混杂着人声,交相呼应。
本来是一件喜庆的事情,咋感觉那么乌烟瘴气啊!
我陡然生出这样的感觉。
我们几个要好的哥们特别的激动,把行李放好后,窜上窜下的找朋友,找熟人问这问那。
天刚蒙蒙亮,高音喇叭传来一个高昂、清脆、甜美的女声:“大大教导我们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已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
“知青朋友们,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您们响应大大的号召,奔赴农村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
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
“妈妈!……”
汽车刚刚发动,突然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声,穿过鞭炮声、锣鼓声和汽车的轰鸣声,那么刺耳,那么凄凉;这叫喊声似一根导火线,引发出一串串连续不断的“妈妈!……女儿!”
……
喊叫声、啼哭声连成一片翻滚的海洋,淹没了其它所有的声音。
我们车上有个女生也发出了那种凄厉的叫喊声,我转头一看,她靠在车板上,前倾着身子,双手在空中狂舞,车下一位母亲急匆匆的向已经开动的汽车跑来,伸出手眼看就要抓住女儿的双手,旁边一位男生急忙拦腰抱住车上的女生,方才幸免一场即将发生的惨祸。
热闹欢庆的场面,被这一声声的叫喊而转换成悲凉的壮行曲。
继而车上车下的哭叫声连成一片,就连我们几个怀揣革命理想、激情高昂的哥们,也被这不解的氛围弄得目瞪口呆哑口无言起来。
随着汽车的行进,我们土生土长的城市从眼前慢慢的消失,我的眼眶也红润起来,真的已经离开父母,离开兄弟姐妹,离开生我养我的家乡了。
“敬爱的大大,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也不知汽车行进了多久,鸦雀无声的知青们突然被余建国的歌声唤醒,他一个人自顾自地高歌起来。
晨曦徐徐穿过薄雾,又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早晨。
我坐在自已的小木箱上,痴痴的望着穿云而出的太阳从云层中缓缓升起,光芒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万丈金光。
暖暖的阳光将我哀伤的心情慢慢融化,我抬眼望着余建国,他为啥显得这么兴奋和欢快呢?
汽车奔跑在颠簸的公路上,另外几个知青在余建国的带动下也纵情高歌起来,尤其是余建国显得异常的兴奋。
慢慢的另外几个人可能是吼累了,坐下来开始东倒西歪的垂着头、闭起眼、脑袋一点一点的啄瞌睡,余建国一个人还在精神十足的唱着、吼着。
“左岸,左岸,起来,快起来,一起唱起来。”
余建国见我没有啄瞌睡便对我叫着。
我冲他摆摆手:“不行,不行,吼不起了。”
“快来,你看司机都伸出手来给我们打拍子了。”
余建国伸手把我从小木箱上拉起来。
我站起来偏头一看,果然那个年轻司机伸出一只手在挥舞着。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余建国见状又大声的唱了起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这哪里是去下乡当知青啊!”
看着余建国兴高采烈地样子,我也被感染了,我伸手将啄瞌睡的几个知青一一拉起来:“都来,都来,唱起来。”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啊,干革命靠的是大大思想,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大大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他们达达大渡河边,天已漆黑了,只听见哗哗啦啦的水声在咆哮着,我拿出随身携带的手电筒朝河里照去,湍急的河水如通无数匹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息,浪花急促的翻滚着,像一片片绽放的白莲花。
带队干部急忙把我们召集起来,告诫我们千万不能靠近河边,更不能下水,当地人说大渡河的水是吃人的鬼,一旦掉进大渡河里,游泳技术再好的人也是无救的。
他叫我们按照坐车的号数为一个小组,等待过渡船。
我们乘渡船过大渡河不是用桨来划船,而是利用大渡河湍急的水流来推动渡船过河,当时我们坐在船里都能感觉到水浪撞击船板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我觉得很神秘,那么急的水流,渡船是怎样过河的?
因为是夜晚看不见全貌只听见哗啦啦的水声。
鹅岭公社所在地紧靠大渡河,一条长长的街道,两边清一色的木结构瓦房。
公社李书记带领着公社干部和街道上的部分群众站在街道两旁拍手欢迎知青们的到来,公社还为知青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吃过晚饭后,距离公社比较近的知青就被各个生产队派来的人接走了,像我们这些离公社较远的知青,只能在公社安排的供销社旅馆住一晚。
据说我们插队的生产队离公社要爬20多公里的山路,最远的知青有40来公里的路程。
为了探明渡船是怎样过河的,第二天一早我便来到码头上一探究竟。
河面在晨曦的照耀下显得分外明亮,清澈的河流宛如一条闪烁的翡翠玉带,弯弯曲曲漂向远方,汹涌澎湃的河水,奔腾着,咆哮着,令人惊心动魄。
河面漂浮着数不清的粗大的木材随著急流向下游冲去,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大渡河的主要功能就是输送木材,将深山老林砍伐出来的木材,利用大渡河的流水将木材送去下游乐山的沙湾地段,就是郭沫若家乡的那个地方,那里水流已经平稳了且河面也宽,将木材起岸后再运往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