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楼下,一块麦当劳牌子掉下来就能随便砸死三个高材生。
助理的思绪越飘越远。
回忆往昔,他不由想起自己在哈弗大学经管学院意气风发的那些年。
那时他还很年轻,还没有成为社畜的他有一头茂密的金色头发,湛蓝的眼珠像湖水一样澄澈。
在校期间,他是校园内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连续两年当选最受欢迎男生,同时他还是橄榄球俱乐部的骨干,每当举办比赛时,都有无数女孩对他暗送秋波,她们说......
“Steven,Steven?”
一个嘶哑的男声叫着助理的名字。
这熟悉的、冷漠的声线迅速把助理Steven从回忆中拽了出来。
Steven猛然回过神,下意识出了一身冷汗。
他居然在秦总面前发呆!
完了!他的工作要保不住了!
如果秦总要他滚蛋,他跪在地下抱着秦总大腿哭的话,能有几成概率挽回局面?
可奇怪的是,秦总这次居然并没有责怪他。
Steven在发呆,秦晏也微微出神。
很半天,Steven才听到秦晏说了一个地名。
秦晏用英文说:“查查这个港口,今天有没有发生火灾。”
Steven领命离去。
他的效率极高,仅仅十五分钟的时间,就整理出了能在网上查到的所有影音资料。
这些影音资料大多来自网友的自媒体,最新鲜一条发布仅仅3分钟就被Steven捕捉到了。
秦晏静静地看完这些图片和视频。
有一位网友完整地拍下了工厂从起火到爆炸的全过程。
网友在个人INS中,形容用‘灭世之光’四个字形容这场灾难。
爆炸发生瞬间,强烈的白光充斥着整个屏幕,手机画面中只能看到一团耀眼的白。
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即便隔着屏幕,Steven还是被这阵光晃得眼睛刺痛。
看到秦总也闭了闭眼,Steven连忙把屏幕调到最暗。
秦晏说:“马上申请航线,我要四个小时之内到达这里。”
Steven躬身应道:“好的,秦总。”
临走前,他下意识又瞟了秦晏一眼,试图揣测这位顶头上司的心情如何。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他似乎看到秦晏的眼睛有点红。
Steven想:一定是那阵光太刺目了。
*
美国东海岸,某港口。
遇难者家属的哭声环绕在海岸上空,在浪花拍打礁石的单调声响中显得格外悲凉。
焦糊的气息久散不去,数十平方千米的集成大港停止了通航,显出一种诡异的空寂。
很难相信就在几个小时前,这里还是一片人潮如织的繁忙景象。
对比于其他泣不成声的亲朋好友,秦晏的情绪看起来异常稳定。
可负责接待秦晏的事故调查员却不敢掉以轻心。
丰富的事故处理经验告诉他,表面越平静的人,内心中波澜越不可测。
曾经处理一次校园恶意纵火事件时,他亲眼看到一位母亲冷静地走过来
朝着纵火犯开了八枪。
虽然这次起火的事故认定还没有完成,但根据经验来看八成是一次意外。
这更糟糕。
当家属无法怨恨某一个具体的人时,事故调查员往往首当其冲,成为家属情绪的发泄口。
事故调查员揣摩着秦晏的神情,斟酌道:“根据校方提供的资料......您是江迟先生唯一的紧急联系人,事故现场还在清理中,目前......目前没有发现江迟先生的DNA痕迹。”
在这种时候,没有消息是最坏的消息,也是最好的消息。
秦晏望向事故现场:“我可以进去找一样东西吗?”
调查员问:“你要找什么?”
秦晏拿出手机:“一条脚环,我能定位到它的位置,它就在那里。”
调查员看到五十米外闪动的绿点,招招手叫来一名搜救队员,并且把定位给那个人看了看。
搜救队友比了个OK的手势,转身进入了那片遗迹般的废墟。
很快,秦晏从警员手中接过了那条烧得不成样子的脚环。
秦晏的拇指在环身轻轻抹过,问:“脚环附近有提取到江迟的DNA吗?”
事故调查员摇摇头:“我们检验过了,脚环上没有人体组织残留,恕我直言,这是个好消息。”
毕竟只要没见到残骸,就说明还有希望,纵然无限渺茫,但总有那么一丝盼头。
此时此刻,秦晏也不清楚,他到底更想得到确定的答案,还是这样一份渺然的希冀。
江迟到底去哪儿了?
金属环上的扩音器已经烧毁,开启后只能听到轻微的刺啦声。
秦晏面无表情,将脚环轻轻扣在掌心中。
助理Steven对电子设备很在行,他对秦晏说:“秦总,这看起来像是一个电话手环,虽然现在无法播放,但里面一定是有储存卡的。”
秦晏看向Steven:“你能完整地拆出储存卡吗?”
Steven点点头:“没问题。”
半小时后,酒店总统套房内。
Steven小心地拆解开脚环,从中取出了一张指甲盖大小的储存卡。
他将储存卡放进U盘转换器,而后插在笔记本电脑侧面。
电脑自动弹出窗口,文件夹中躺着一条MP3音频。
Steven从电脑前退开,用英文说:“秦总,您可以听了。”
秦晏按下空格键。
音频中的开头,是一段毫无意义的白噪音。
经过火焰与爆炸的洗礼,这段音频像是刻录在上个时代的留声机中,咝咝啦啦,时大时小。
没有任何愿意白噪声中,还掺杂着一些电流声。
长久的静默后,江迟那独特的温柔声线撕开杂音,通过播放器重新呈现在秦晏耳边。
【晏晏宝贝,我去拯救别的世界了......别太担心,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你永远是我唯一的主角,爱你。】
Steven听不懂中文,下意识看了眼秦晏。
他没看到秦晏的表情,只看到一滴水顺着秦晏脸颊滑落,‘吧嗒’一下砸在了桌面上。
*
秦晏不相信江迟会这样死掉。
但他心里还是很难过。
垂眸思索几秒过后,秦晏做出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决定。
他找到全美最著名的赏金猎人,要求对方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在事故现场寻找到属于江迟的痕迹。
赏金猎人雇佣了专业的基因检测结构,数十人如同挖掘古埃及遗迹,一寸一寸地翻找着事故现场的残骸。
秦晏说:“就算把整座海岛翻过来,我也要得到这个人的消息。“
赏金猎人把玩着手中的硬币:“没问题,雇主大人,但作为您最忠诚的猎人,我必须得告诉您一个不怎么乐观的消息......”
秦晏默不作声,漆黑的眼眸落在赏金猎人脸上。
赏金猎人心中一凛,慢声道:“据事故认定书分析,第二次爆炸时,整座厂房的气压上升了几百倍,在这个能量的爆发中,处在中心区域的一切都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也就是说,我可能无法为您提供一个完整的......”
出于对家属情绪的考虑,赏金猎人适时地停了下来。
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巨大的冲击力之下,人可能会被冲击波轰散,在强大的气压差下瞬间化为细小碎片,混合到环境中无法识别出。
比如某个高压工厂爆炸后,现场就没有留下任何遗体残肢,后来人只能从遗迹中找到一些‘人影’。
即便面对如此残酷地现实,秦晏依旧没什么表情。
他说:“无论什么情况我都能接受,哪怕是一片衣服、一根头发、一滴血、一块骨头渣......对我而言都同样重要。”
三天后,赏金猎人为秦晏带回了一个消息。
“我们在工厂后面的礁石上,从泥土采集到了一些DNA生物残留,与失踪者江迟的血型吻合。”赏金猎人将现场照片展示给秦晏:“最近的窗口距离礁石的垂直距离将近十二米,我们分析,失踪者可能是在大火的驱赶下被迫跳下了去......但是这个高度,人类很难生还。”
秦晏没有接照片,而是把装着泥土的证物袋拿了过来。
赏金猎人窥探着雇主的脸色,继续说:“如果这是悬崖,我们更容易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很糟糕,这是海岸边的礁石,在潮汐作用的起落之下,江迟即便落在礁石上,大概率会被潮水卷走。”
涨潮时,海面最高会淹没绝大多数礁石,直到再次退潮后那些礁石才会再次出现。
日升月落,海水在月球和万有引力作用下不断涨落。
潮涨潮落,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反复几次之后,所有的痕迹都会被海水抹平。
茫茫大洋无边无际,秦晏该去哪里找江迟呢?
忽然之间,秦晏失去了某种心念,他意识到,就算他能将整座海岛翻转过来,也找不到他的江迟了。
在人生中所向披靡的秦晏,迎来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
他败给了1.06亿平方公里的大西洋。
这是真正的大海捞针。
秦晏闭了闭眼,重新坐下来。
他说:“我会找到他的。”
*
很可惜,秦晏的执拗与坚持并没有什么用。
一夕之间,仿佛所有人都在告诉秦晏:江迟死了。
秦晏非常不喜欢他们这样。
美国是个信奉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媒体对江迟返回火场的大加赞誉,说江迟凭借过硬的知识、冷静的判断,成功降低了镁粉爆炸的惨烈后果,哪怕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我们会永远记得他。
网络上的新闻铺天盖地,全是对江迟英雄行为的报道与赞扬。
许多人读到江迟的事迹后大为感动,自发结伴到东海岸,在礁石上点满蜡烛,或者将鲜花抛入大海,以此缅怀江迟。
秦晏也非常不喜欢他们这样。
一个星期后,秦知颂第一次违背秦晏的意愿,将江迟失踪的消息告诉了江迟父母。
秦晏已经不太记得请后来发生了什么。
江迟的父母应该是来了。
他们责怪秦晏没有将江迟失踪的消息及时告知,也责怪秦晏不该把江迟带到美国来。
江母说,如果不是你把江迟拐到这里上学,他就不会遇见爆炸!更不会死在这儿!
秦晏很平静地告诉他们,江迟没有死。
可惜没人相信。
秦晏隐约记得江母好像是打了他一巴掌,又很快被人拉开。
当时的场面太乱了。
确切的说,自从接到江迟失踪的消息开始,秦晏的思绪便始终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混乱中。
如果不是唇角还破着,他也不太能分得清那些事到底是梦、是幻觉、还是真是发生的。
人们很快地赶来,又很快消失。
最后,又只剩下秦晏一个人。
他参加过很多葬礼,但江迟的葬礼他没有去参加。
人们不应该为活着的人举行葬礼,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即便秦晏并不认为江迟会死掉,但他还是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他答应江迟会亲手写下了一副挽联给江迟。
秦晏提笔写到:等闲暂别......
他握着狼毫笔,手腕微微颤抖。
真的是暂别吗?
秦晏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不要胡思乱想。
他用左手压住右手手腕,继续往下写:
等闲暂别......犹惊梦。
这么多天了,秦晏从没有梦到江迟,秦晏据此判断江迟肯定还活着。
如果江迟真的死了,他也该住在秦晏的梦里。
但是他没有。
所以江迟一定还活着,也许真的是又去别的地方、拯救别的什么人去了。
江迟最喜欢多管闲事。
这很合理。
可是为什么没有人相信呢?
江迟的父母不相信、江迟的大哥也不相信、秦知颂也不相信、连洪子宵都不相信。秦晏觉得他们很过分,但秦晏并没有怪罪他们。
这些人只是不了解江迟。
可出乎秦晏意料的是,在所有人都告诉秦晏‘别想太多,好好休息’的时候,有一个人居然力排众议,认可了秦晏的观点。
季瑜说:“我相信江迟还活着。”
于是这些人又都觉得季瑜的精神也出现了问题。
秦晏和季瑜达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