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旧楼的走廊比阮听夏记忆中狭窄许多。
消毒水气味被岁月发酵成一种陈旧的苦涩,她数着地砖上的裂缝前进——第十二块瓷砖处的缺口,曾经绊倒过抱着琴谱奔跑的她。
"琴房还在用吗?
"阮听夏对着手机那头的徐立伟撒谎,"只是来取些旧资料。
"转过拐角,她愣住了。
409室的门牌下挂着新铭牌:神经听觉研究室。
透过门上的小窗,能看到里面摆满了电子设备,唯独不见那架立式钢琴。
钥匙转动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周予沉今天穿了件深灰色高领毛衣,右耳后贴着纱布,显然是昨天受伤的痕迹。
他刷卡开门时,阮听夏注意到他食指有一道陈年疤痕,形状像琴弦割伤的。
"钢琴在里间。
"他仿佛读懂了她的视线,"七年前搬来的。
"里间的景象让阮听夏呼吸一滞。
那架熟悉的雅马哈立式钢琴静静立在窗前,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琴键上投下条纹状的影子。
更惊人的是,琴身上方悬挂着一组精巧的金属装置——数十个微型传感器组成环形阵列,像一顶机械王冠悬在钢琴上方。
"脑电波捕捉器。
"周予沉轻触其中一个传感器,"你父亲发明的原型机,我做了改进。
"阮听夏走近钢琴,发现琴凳上放着一本熟悉的谱子——她十二岁时用的《巴赫初级钢琴曲集》,扉页上还有她淘气画的小星星。
翻开内页,某些乐段旁用红笔画着奇怪的符号。
"这些标记...""神经反馈记号。
"周予沉站在她身后,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你父亲当年同时在研究音乐对大脑可塑性的影响。
这些符号代表小演奏者弹到此处时的脑波变化。
"他从公文包取出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声骸》乐谱的残存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