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当三根青铜柱在冀州平原、兖州、青州三地矗立,柱身上的陶纹突然发出共鸣。
女娲看见,赤水部落的人类正在往青铜柱上粘贴新的陶片,虎娃用陶泥在柱基刻下玄龟的轮廓,阿青则将自己补过的陶碗碎片嵌进柱身——这些人类最朴素的纪念,竟让青铜柱发出温暖的光,将浊气彻底挡在柱外。
(六)鳞甲上的人类史诗百年后,当大禹治水来到北海之渊,看见万年玄龟的龟甲上己布满人类的陶纹壁画:有女娲借足的场景,有人类粘贴陶片修补龟甲的画面,还有玄龟用独足撑起北海精魄的剪影。
而在左后足趾根部,当年那半片刻着“安”字的陶片,己被人类用金粉描边,成为整个北海最神圣的图腾。
玄龟再也没有浮出水面,但每当暴雨倾盆,冀州平原的百姓总会看见,三根青铜柱上的陶纹会发出微光,那是玄龟的鳞甲在呼吸,是人类与神兽共同谱写的护世之歌。
而女娲鬓间的银蛇发簪,不知何时多了片龟甲形的装饰,每当她走过人间,簪头的陶藤就会轻轻摇曳,仿佛在向那位永远沉睡在北海之渊的老友,传递人间的平安喜乐。
北海的浊浪终于平息,而玄龟留下的独足,仍在默默驮着混沌精魄,就像人类留在青铜柱上的陶纹,永远守护着天地的裂痕。
因为他们都知道,真正的地维,从来不是冰冷的天柱,而是万物相惜的精魄,是哪怕只剩一足、半片陶片,也要共同撑起人间的信念。